煤質分析化驗中常用的術語
發布時間:2013-12-26 點擊次數:1570次工業分析:煤中水分、灰分、揮發分、和固定碳四個項目分析的總稱。
外在水分(Mf):在一定條件下煤樣與周圍空氣濕度達到平衡時所失去的水分。
內在水分(Minh):在一定條件下煤樣達到空氣干燥狀態時所保持的水分。
全水分(Mt):煤的外在水分和內在水分的總和。
一般分析煤樣水分(Mad):在一定條件下,一般分析煤樣在實驗室中與周圍空氣濕度達到大致平衡時所含有的水分。
灰分(A):煤樣在規定條件下完全燃燒后所得的殘留物。
揮發分(V):煤樣在規定條件下隔絕空氣加熱,并進行水分校正后的質量損失。
焦渣特性:煤樣在測定揮發分后的殘留物的粘結、結焦性狀。
固定碳(FC):從測定煤樣的揮發分后的殘渣中減去灰分后的殘留物,通常用100減去水分、灰分和揮發分得出。
全硫(St):煤中無機硫和有機硫的總稱。
彈筒發熱量:
單位質量的試樣在充有過量氧氣的氧彈內燃燒,其燃燒產物組成為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硝酸和硫酸、液態水及固態灰時放出的熱量稱為彈筒發熱量。
恒容高位發熱量(Qgr,v):
單位質量的試樣在充有過量氧氣的氧彈內燃燒,其燃燒產物組成為氧氣、氮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態水及固態灰時放出的熱量。
恒容高位發熱量即由彈筒發熱量減去硝酸生成熱和硫酸校正熱后得到的發熱量。
恒容低位發熱量(Qnet,v):
單位質量的試樣在恒容條件下,在過量氧氣中燃燒,其燃燒產物組成為氧氣、氮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氣態水及固態灰時放出的熱量。恒容低位發熱量即由高位發熱量減去水的氣化熱后得到的發熱量。
元素分析:碳、氫、氧、氮、硫五個項目煤質分析(煤炭檢測儀器)的總稱。
收到基(ar):以收到狀態的煤為基準。
空氣干燥基(ad):與空氣濕度達到平衡狀態的煤為基準。
干燥基(d):以假想無水狀態的煤為基準。
干燥無灰基(daf):以假想無水、無灰狀態的煤為基準。
灰熔融性:在規定條件下得到的隨加熱溫度而變化的煤灰變形、軟化、呈半球和流動特征物理狀態。
變形溫度(DT):在灰熔融測定中,灰錐尖端(或棱)開始變圓或變曲時的溫度。
軟化溫度(ST):在灰熔融測定中,灰錐彎曲至錐尖觸及托板或灰錐變成球形時的溫度。
半球溫度(HT):在灰熔融測定中,灰錐形狀變至近似半球形,即高約等于底長的一半時的溫度。
流動溫度(FT):在灰熔融測定中灰錐熔化展開成高度小于1.5mm的薄層時的溫度(煤炭化驗儀器)。試驗氣氛及其控制:
觀測值:在試驗中所測量或觀測到的數值。
極差:一組觀測值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值。
偏差:一個觀測值與一個規定值之間的差值。
精密度:一組觀測值相互接近的程度。
準確度:觀測值與真值接近的程度。
重復性界限:一個數值在重復條件下,即在同一試驗室中,由同一操作者,用同一儀器,對同一試樣,于短期內所做的重復測定,所得結果間的差值不能超過此數值。
再現性界限:一個數值在再現條件下,即在不同試驗室中,對從試樣縮制最后階段的同一試樣中分取出來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所做的重復測定,所得結果的平均值間的差值不能超過此數值